浅谈如何将书法艺术发扬光大

    书法一词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左传宣公二年》“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但是“书法”一词各类著作、词典解释各异。1931年出版的《中国文艺辞典》释为:“所谓书法即写字用笔的法则”。1979年出版的《辞海》释为:“指毛笔写字的方法,主要讲执笔用笔点画结构、分布(行次、章法)等方法”。2004年版《汉语大词典》释为:“文字的书写艺术”亦指书法作品。
    尽管解释不同,我认为书法反映主体人的精神气质、学识和修养,它是高扬主体的精神艺术。在我国,数千年文化演变至今,写好汉字成为文化人的标志之一,体现出一个人的脸面。我们的先人代代相传,把中华文字演变分成五种笔体,流传至今,分别为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不包括近代和现代的美术字)。书法成为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近十几年来,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书写工具的演变,现代的电脑打字机已基本普及,故人们手写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由于电脑内字体全面、省时、省力的优点,有很多人便认为书法没什么用了,完全放弃书法的练习,我认为实为不妥。作为一个书法家对于书法界的现状我感慨万千,愿谈一谈自己的观点和大家共同分析,抛砖引玉。
 一、书法是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谈起,那个年代毛笔是书写的主要工具,从学写字开始首先使用的就是毛笔。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毛笔不是主要工具了,只有个别的书法爱好者是从少年儿童时就开始描红摸子的,而这样的人又能占多少呢?200810月份我去新加坡、马来西亚,在回北京的飞机上看到一篇文章写到:“2000年第一届中国青少年书法美术大赛全国收到参赛作品13万件,其中书法8万件,美术5万件;2004年第二届书法作品6万件,美术5万件;2006年第三届书法作品5万件,美术5万件”。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学习书法者逐年减少,尤其是到了中学阶段,基本全部放弃,主攻学习准备高考。通过儿童书法减少的事实不由得想起了我的小儿子张建宇学习书法的过程。在5岁时我便给他准备了毛笔,教他描红模子,练楷书。可能是遗传的原因,他写的有模有样,而且进步很快。当时我非常高兴,心想这回有了接班人了,可以把书法传承下去,所以对小儿子格外的喜欢。1991年到了上学年龄,我把他安排在北京市宣武区迁儿路小学就读小学一年级。由于学前在家练了两年毛笔字,他在学校写字工整出了名,更巧和的是他们的班主任老师是一位写字非常好的特级老教师—韩老师。韩老师对小家伙的字倍加赞赏,经常将他的楷书作品当成样板给同学们传阅。由于受到老师的肯定和重视,孩子对学习写字更加有信心了,就是偶尔有病也不休息,坚持去学校上课,学习动力很大。可是好景不长,因为我的工作在中关村,为了上学方便,下学期儿子转学到中关村三小。中关村学校的学生一般是中国科学院专家的后代子孙,学校教学方法和一般的学校不尽相同。体现在对学生的写字不要求有多工整,要求写字速度。小家伙很不适应,写字速度跟不上,因此经常挨批评,由写字的楷模一下子成了落后生。这样大的反差,对儿子的打击很大,本来爱说爱笑的孩子,一下子变的沉默不语,晚上他经常做恶梦,半夜突然站起来大哭,而且也不想再上学了。这时我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为适应中关村三小的教学方法,必须马上采取措施,我让他放弃楷书毛笔字的练习,重新练写字速度,这是唯一的方法。尽管如此,孩子的心灵还是受到创伤,变的沉默寡言,一直到现在也是如此。但是他对艺术的追求一直没有放弃,在高考时还是选择了影视动画专业,而且只填这一个志愿,大学毕业后又去英国读完研究生,2008年回国。
    我对影视动画一窍不通,和儿子交谈后我才对这个专业有了初步了解。目前我国的动画技术水平落后先进国家几十年,包括设备和技术。我问儿子要设计动画片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多大关系时,儿子回答道:在中国,要想成为影视动画设计大师级的人物,必须对中国的书画色彩等专业吃透才行,这是一门综合艺术,要求相当精准。每秒要24才能使动作逼真。这个专业用语尽管我不明白,但也能想象得到是很高难度的技术。通过儿子的解释我这才明白,绕了一圈还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如果从小打好基础,不是更有助于动画片的设计吗?艺术是相通的。博大精深的汉字从甲古文至今,研究起来决非易事,几十年乃至一辈子不一定搞明白,更何况现在的人们远离汉字的书写,对字意、字形的演变一无所知,再过几十年是个什么状况更是不可想象的。
    二、现代书画的状况分析
    我第一次组织书画笔会是在刚刚改革开放的八十年代初的八二年,在永定门的侨园饭店。那时书画热潮刚刚兴起,而且那个年代没有现在“新潮”书画的说法,老先生们的作品很传统、很规矩。没过几年书法热潮逐渐降温。到了九十年代后期电脑的出现,加快了社会发展的节奏,用电脑省时省力,给工作带来方便,但是用笔写字的机会逐渐减少,很多人对汉字逐渐淡忘,学书法的人随着减少,分析原因大概有下列几点:
    1、学校的课程排的很紧,学生压力大,学生自己撑握的时间太少。
    2、学书法占用时间较多,而且出成绩很慢,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比较吃功夫,像体育竞赛的马拉松长跑,不是靠暴发力,而是需要长时间的耐久力的支撑。正像行内人所说“十年能培养出一个画家,二十年也培养不出一个书法家”,可见书法比画画更难。
    3、外来文化的影响也是其中之一的原因,儿童时期看日本的动画片,日本的动画确实在当今世界是领先的,所以很受儿童的喜欢,中年后又看美国好莱坞大片,这些都是占用黄金时间,故此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时间相对减少,久而久之便对中国文化逐渐生疏或兴趣不足,处于一知半解状态。
    4、写字好与差不影响升学,不像古代科举考试除了文章好,还要写一手漂亮的楷书。现在不把书写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也不作为文明人素质的一部分。字写的如何对升学、升官毫无关系。儿童书法大赛获奖者不在特长生之列,很多学校对此没有任何照顾。
    5、由于电脑的出现,代替了手写,所以书法直接为生活工作服务的机会越来越少,书法只能以艺术的价值存在于社会,也就是纯艺术品,这也是造成书法爱好者逐年减少的原因之一。
三、现代书法的发展
    由于生活的快节奏,社会在飞速发展,有谁还愿意静下心来枯燥且耗时费力地练写字呢?近几年来便出现了大批的“新潮书法”爱好者,所谓“新潮”也就是不从一笔一划的基本功—楷书练起,而是直接步入草书,并且可以自主创新,随心所欲。这样的书法便不用下多大苦功,但是给观赏的人们带来不便—写着容易,读着难,字体不容易辨认,只能大概猜一猜而已!这也不是个发展方向。最近在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中国书法报”中,有权威人士在研究讨论要新创一种书体叫“今楷”。社会在变迁,书法也要变化,为适应快节奏的时代,创造一种新的书体,当然是一件大快人心的好事,以什么为基础和框架,能否在社会上得到认可和使用并非易事,我们也期待着“今楷”早日问世,为社会服务,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京剧和书法都是中国的国粹,国家从宏观到微观都要有一套完整的方案来弘扬和发展,才能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代代相传。中华民族发展到现在如此昌盛,就是因为我们的文化没有丢失,而是发扬光大,灿烂辉煌,根深叶茂。改革开放三十年,国力强盛,我中华民族已列入强邦之列,世界都在看中国,因为中国的繁荣直接影响着世界人民。现在世界上出现了学汉语热潮,据报导在国外平均每周就有一个孔子学院成立,世界都在学习中国文化,学习中国书法。在奥运期间我应中国奥委会之邀到奥运村新闻中心大楼为来宾进行现场书法表演,外宾对中国的方块字颇感兴趣,看的入神,得到一幅墨宝,高兴至极,“OKOK!”喊个不停。他们对中国书法如此热爱,对于宣传中华文化弘扬我国国粹书法,当然是件好事,而现在我国对书法的普及不足,有关部门应认真抓好。
 中国是书法的母国,但不只中国有书法,东南亚国家也有。近几年我到东南亚国家交流访问,发现国外也有很多人喜欢书法。在韩国首都首尔,我发现有不少华人后裔在上书法学习班,但都是些老年人。授课老师和我讲,现在年轻人学书法的越来越少,而退休的老人都在学,作为华人后裔他也在为书法的未来担忧。看来这个现象在全球有华人之处都体现出来。将来我们的书法如何传承下去,真是成了问题。
    外国人千方百计在学习中国书法,而我们却在逐渐减少,出现反差这是不应该的。现在出现了国学热,使中华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书法也应该同步,受到重视才是唯一的出路。
 四、书法应从孩子抓起,别把书法丢掉。
    学书法的难度前面已经谈到了,我认为书法需要有童子功,与学中国武术相似。少林寺的武功风靡世界,出现了不少高手,他们都是从儿童练起的,也就是必练的童子功。功底扎实以后才能进行全套的学习,如果到中年以后再去习武可想而知是个什么结果,充其量学点花架子而已。书法亦是如此,少年的童子功是最根本的起点,所以书法从孩子抓起是千真万确的,是求真务实的好办法。学习书法不见得成为书法家,但是有学识、有文化的人起码应该写一手好字,将来的书法家就是从这些写字的爱好者中涌现出来,这是无可非议的。我们的国球现在独步天下,成为王者之师,出现了那么多名将,不都是从儿时练起的吗?如果到了青年再练是绝对拿不到金牌的。这是不可争议的事实。奥运冠军张怡宁不就是从大量儿童时期的运动员中涌现出来的世界级顶尖球手吗?
 大家都明白了这个道理,要想变为现实,还需要国家主管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不要让孩子们丢掉书法!
 
           张惠臣于北京
 
                                                             中国北京书画院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