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祭祖 神鼎书铭

    喜逢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诞辰之际,又一旷古之举,盛世之作,震撼了华夏大地。黄帝纪元四七零七年,中华子孙、炎黄后人首次为人文始祖黄帝铸鼎。
    铸就中华神天鼎,铭文的撰写和记述必不可少,然而铭文的书写者更是万众瞩目,成为焦点。泱泱大国,善书者万千,谁能荣幸担当此任,留下千秋墨迹,铸此万古芳名,人们都在拭目以待。
     经全球华人铸神鼎祭黄陵组委会在海内外数以万计的书法家中认真筛选,反复斟酌,最后敲定中华神天鼎的铭文由我书写。
    接到组委会的正式通知后,面对这一殊荣,我十分激动,做为炎黄子孙能为五千年首次铸鼎书写铭文,深感骄傲和自豪的同时,也愈感责任的重大。我决心用满腔的爱国之情,严谨的创作态度,最精湛的书写技艺,回报人民给予的这一光荣重任。
 
    为了圆满完成书写铭文任务,我制定创作计划,精心准备,努力争取以最佳状态进入创作。首先详细地查阅了涉及黄帝陵的相关史料,尽可能更多地掌握和了解轩辕黄帝、人文始祖的开国立纲圣绩,进一步激发创作激情;二是做好充分的技术准备,精选上等笔墨纸砚,在各种书体中选择用隶书字体来写,更能体现神鼎的沉厚、稳定、雄强、和谐之感,鼎座字体决定用锺鼎文大篆去表现,以示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之意。
     经过充分准备以后,我终于成功地完成了中华神天鼎铭文的书写任务,向华夏祖先及炎黄子孙交上了满意的答卷。
     铭文的内容用隶书写成,通篇气势磅礴,朴茂遒劲,结体严谨,字字千斤,中华神天鼎用大篆写成,苍古圆劲,内柔外刚,被组委会一致公认为上乘佳作。
     鉴于我为中华神鼎做出的小小贡献,全球华人铸神鼎祭黄陵组委会向我发出恭请函,盛邀我参加全球华人铸神鼎祭黄陵庆典活动。我亦感欣然,必竟我用一颗赤子之心,饱蘸激情,为传承中华文明,敬祖爱国,献出了浓重的一笔。
    1026日,我携夫人参加了陕西西安黄帝陵祭祖活动,并将书法作品“祖国万岁”赠送给黄帝陵。
    黄帝陵是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园,它位于黄陵县城北的桥山顶上。黄帝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一位伟大的部落首领,是开创中华民族文明的祖先。他用玉作兵器,造舟车弓矢。他的妻子能养蚕,其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其臣大挠创造了干支历法,其乐官伶伦制作了乐器。我国后来能巍然屹立于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列,这与黄帝的赫赫殊勋是分不开的。 
    黄帝还以他惩罚邪恶,首次统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而载入史册。据说黄帝活了118岁。有一次,在他出巡河南期间,突然晴天一声霹雳,一条黄龙自天而降。它对黄帝说:“你的使命已经完成,请你和我一起归天吧。”黄帝自知天命难违,便上了龙背。当黄龙飞越陕西桥山时,黄帝请求下驾安抚臣民。黎民百姓闻讯从四面八方赶来,个个痛哭流涕。在黄龙的再三催促下,黄帝又跨上了龙背,人们拽住黄帝的衣襟一再挽留。黄龙带走了黄帝之后,只剩下了黄帝的衣冠了。人们把黄帝的衣冠葬于桥山,起冢为陵。这就是黄帝陵的由来。
    数千年来,世事变幻、朝代更替,唯有黄帝陵香火不断,延续至今。古代祭祀为求福、为避祸、为报答祖恩。自汉唐直至清代,黄帝陵成为古代帝王举行国祭的地方。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时期,祭祀黄帝成为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旗帜。清末在台湾起兵抗日保台的爱国志士、客家人丘逢甲为表救亡决心,特到黄帝陵祭拜。1908年重阳节,同盟会祭扫黄帝陵,在黄陵前宣誓,要为扫除专制建立共和而赴国难。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先生派人专程到黄帝陵祭祀,赋诗告慰先祖。1937年,毛泽东亲写祭文、国共两党共祭黄帝陵,极大推动了全民族抗战。改革开放以来,海内外炎黄子孙前来瞻仰祭祖者更是络绎不绝,其中包括李瑞环等许多位国家领导人和各界名流。随着每年清明节公祭和重阳节民祭的影响越来越大,近些年,每年到黄帝陵谒祖者达百万之众。今天,祭祀黄帝已成为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激励炎黄儿女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奋进的盛大文化活动。
    同时由我主持的“神天鼎·民族魂”海峡两岸名家书画巡回展首展在黄帝陵轩辕庙举行,一幅幅饱蘸深情与祝福的作品,展现出两岸文化使者盼望统一,誓愿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夙愿。

最新资讯